Z6尊龙凯时茶艺和茶文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11:56:50

  Z6尊龙凯时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艺。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中华茶艺不局限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已经远播海外,有在日本的中华茶艺,有在韩国的中华茶艺,有在美国的中华茶艺等;在中国的茶艺也不都是中华茶艺,还可以有日本茶艺、韩国茶艺、英国茶艺等,不能将在中国的外国茶艺视为中华茶艺。而我所说的中华的传统茶艺则是具有纯粹的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何谓中华传统茶艺呢?

  陆羽的忘年交、诗僧、茶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有:“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茶道,是“饮茶修道”与“饮茶之道”的统一,使修行落实于饮茶艺术之中,艺不离道,道不离艺,由艺进道。皎然的“茶道”兼有“饮茶之道”即“饮茶之艺”之意。

  茶艺之艺是指艺术,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艺,但不同于茶学中的茶叶审评。茶艺是人文的,茶叶审评是科学的;茶艺是艺术,茶叶审评是技术;艺术是主观的、生动的,技术却是客观的、刻板的。在茶艺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因而种茶、采茶、制茶不在茶艺之中。

  中华茶艺是综合性的艺术,它与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陶艺、瓷艺、服装、插花、建筑等相结合构成茶艺文化,茶艺及茶艺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的六类茶艺中,工夫茶艺又可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武夷工夫茶艺是指源于武夷山的青茶小壶单杯泡法茶艺,武夷变式茶艺是指用盖杯代替茶壶的单杯泡法茶艺,台湾工夫茶艺是指小壶双杯泡法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是指用盖杯代替茶壶的双杯泡法茶艺;壶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壶泡茶艺、红茶壶泡茶艺等;盖杯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盖杯泡茶艺、红茶盖杯泡茶艺、花茶盖杯泡茶艺等;玻璃杯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玻璃杯泡茶艺、黄茶玻璃杯泡茶艺等;工夫法茶艺又可分为绿茶工夫法茶艺、红茶工夫法茶艺、花茶工夫法茶艺等;民俗茶艺则有四川的盖碗茶、江浙的薰豆茶、江西修水的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等。

  所谓民俗茶艺,是指一些地区性的用茶风俗,诸如婚丧嫁娶中的用茶风俗、待客用茶风俗、饮茶习俗等,讲茶俗一般指的是饮茶习俗。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饮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不同的民族往往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同一民族却因居住在不同的的省份或地区而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如四川的”盖碗茶”,江西修水的”茶”、婺源的”农家茶”,浙江杭嘉湖地区和江苏太湖流域的”薰豆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拉祜族的”烤茶”等。茶俗是中华茶文化的构成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由于各民族在现今的文化上都有一定的渗透和融合,所以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尤其是茶艺表演风格都融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茶艺着重在茶的品饮艺术,追求品饮情趣。民俗茶艺侧重在喝茶和食茶,目的是解决生理需要、物质需要。有些茶俗经过加工提炼可以为茶艺,但绝大多数的民俗茶艺只是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一种。虽然也可以表演,但不能算是茶艺。

  但是经过民族茶艺师的精心提炼,很多传统的茶艺文化都融入到了民俗茶艺中,使得很多的民俗茶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茶艺,例如“昆明的九道茶”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侗族、瑶族和这一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他们世代相处,十分好客,相互之间虽习俗有别,但却都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做油茶,当地称之为打油茶。打油茶可以说是侗族和瑶族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习俗,光从原始和纯粹的制茶方式来看,是单调且特色不鲜明的,但是在行茶的程序中融入了传统茶艺的意境和手法之后,无论从音乐、服饰和器具上来说,融入了传统茶艺的打油茶,在民俗茶艺表演中具有很强的可观性和艺术性。

  中华传统茶艺和民俗茶艺,我认为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一是文化背景的不同,二是音乐服饰的不同,三是茶具及茶台的布置不同,四是泡茶的手法和步骤有些区别;而它们可以融合之处就在于品饮的艺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所以中华传统茶艺能很好的融入到民俗茶艺当中去,把民族的茶艺真正的提升到一个雅俗共赏的层次。相信我们能很好的找到中华传统茶艺与民俗茶艺的契合点,把我国的民俗茶艺推向国际化的舞台。

  茶艺师是指具有一定的茶叶专业知识,并具有较高茶叶泡制表演技术的人员。随着茶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追求丰富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茶艺师的地位和需求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茶艺师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而时尚的职业。

  信阳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2000多年的种茶历史,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享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在茶艺师培训方面的普及度和推广度却不能够与信阳悠久的茶文化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起步较晚。信阳正式开设茶艺师资格考试始于2007年,当时仅有一家机构――原信阳农业高等学校(现信阳农林学院)组织中级茶艺师资格考试,且仅限于本校茶学专业学生参加考试。二是培训人员少。目前市场上参加茶艺师培训的学生和学员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年龄不一、职业不同。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职业需求型”,他们多来自茶行业的销售、服务和管理领域,既有茶艺师持证上岗职业门槛的要求,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的需求;另一类是“兴趣爱好型”,他们对茶学、茶艺感兴趣,希望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增加知识,提高素养,缴纳几百到上万元不等的学费参加培训。但目前信阳参加茶艺师培训的社会学员较少,培训规模也小;现有的茶艺师培训以中级茶艺师为主,高级茶艺师较少;现有的培训机构主要是以公办院校办学为主,其规模和知名度仍在不断提高中,且目前尚未开展针对社会学员的茶艺师培训。三是经信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中仅有1家(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能够进行中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的职业资格评定。

  信阳地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陆羽在《茶经》中评价信阳茶为淮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好茶;北宋时茶叶的集散地十三茶场,信阳就占有其三:光山、商城、子安。以信阳茶为载体的信阳茶文化,千百年来始终根植于茶区人民心中,融入普通百姓的精神世界,在日常饮茶习俗中得到充分体现。据《重修信阳志》记载,信阳古风,除夕祭祖要“并陈果实酒茗”并“祀土地神、灶神、中溜神、门神、行神、井神”。茶的地位与酒并论,成为敬神祭祖的必备物品。据《茶德》载:“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足见信阳茶区,以茶忠君、敬父母早有传统,且已融入寻常百姓日常生活当中。

  但是,如今的信阳已经很少见到如此茶风茶俗,以前的茶馆变成茶会所、茶餐厅,饮酒、打牌成为习以为常的聚会活动之一,喝茶、泡茶似乎已变味许多。年轻一代的信阳人接受的更多是咖啡、红酒、可乐、果汁、奶茶等饮品,对茶的认知程度很低,对饮茶、泡茶、喝茶的耐心缺失,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没落,更多的是意识上的淡化。因此,弘扬信阳地区茶风茶俗,让年青一代逐渐树立饮茶风尚,是目前推广信阳茶文化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政府层面,以信阳市茶叶办公室为政策实体,大力开展“全民饮茶日”的推广活动,同时深挖信阳古老的茶民俗,通过现代多元化的媒体和渠道向大众传播,从精神层面让新一代信阳人关注茶、了解茶文化;从企业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茶艺活动,树立信阳茶文化品牌,让茶更加深入人心。比如茶叶企业在春茶上市期间开展“信阳毛尖开放日”活动,带领年轻消费者参观茶园、茶叶加工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茶叶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从而重视饮茶;茶馆企业可开展带有信阳特色的信阳毛尖茶艺表演活动,优美的茶艺表演通过独具特色的茶艺解说词、信阳民俗曲调为背景的音乐,将更好地展现信阳茶文化的特色。

  近年来,信阳茶文化、茶事活动逐渐丰富起来,除了常规每年举办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茶业博览会之外,信阳毛尖春茶开采活动、茶文化进校园、小学生茶艺表演比赛等活动也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活动举办规模、频率和水平逐步提高,通过以茶为媒的各种茶文化活动的高水平展示,良好实现了信阳茶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但目前信阳现有的茶事活动主要是经济发展层面通过茶叶带动农业、商业发展,茶叶和教育行业的结合只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活动,茶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融合、茶文化与具体艺术形态的结合等领域的茶事活动尚未开展。因此,开展更多以茶兴文、以茶育人、以茶入艺、以茶作礼等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信阳人深刻感受到茶文化、茶艺的吸引力,推动茶叶与经济、文化、商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是社会培训机构,主要针对社会人员开办;另一种是高等院校(以信阳农林学院为典型代表),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开展茶艺师职业资格评定活动。但随着社会对茶艺师职业需求的增加,一方面,现有的茶艺师数量尤其是高级茶艺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茶叶企业、茶馆、茶会所、酒店、旅游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信阳现有的茶艺师社会培训机构数量较少,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也不高,企业的认可程度、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对于茶艺师培训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师资水平、教育经验等条件决定了茶艺师培训的效果。结合信阳市现有资源来看,整合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的教学资源匹配社会化学员的需要,将是解决目前信阳市茶艺师培训渠道问题的关键。高等院校开展茶艺师的培训工作,以多年的茶学专业教育为积淀、以双师双能的教师资源为主导、以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独特优势,可以有效保障茶艺师的培训水平;同时,这种结合将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大拓宽了教师社会实践的渠道,提升了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服务社会的能力,更是高等院校服务社会重要功能的体现。

  综上所述,信阳作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之一,茶叶产业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信阳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之一。在经济繁荣带动下,信阳茶文化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复苏发展,但是还是难以满足消费者日渐增加的实际需求。因此,加大弘扬茶文化的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拓宽茶艺师培训渠道,进而促进茶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信阳茶文化、茶产业的联动发展。

  [1]杨月琴,王荣华茶艺师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读书文摘,2015(12):87

  [2]卢祺义上海茶艺培训工作的回顾和现状分析[J].农业考古,2005(2):78-81

  [3]公刘子茶艺师职业培训之由来[J].中国茶叶,2012(7):32-33

  [4]程善兰苏州茶艺师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13(5):98-100

  在近7个小时的品茗恳谈过程中,陆教授流露出了他对当前茶界关于“茶艺”、“茶道”与“茶文化”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现象的担忧之情,范老师则旁征博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以历史、哲学的视角对这三个概念的含义以及来龙去脉进行了全新解读。

  范:茶道与茶艺是“体”和“用”的关系,可以用方法论来清楚区别。“道”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是形而上的;

  “艺”是有形的,表现于外的。是有形的器物、制度等,是形而下的。在茶中,能表现出来的就是艺。只有艺才能真正表演,道是无法表演的。茶艺偏向科学,茶道偏向哲学。

  我把茶艺的界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茶艺,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如何泡好一壶茶是属于科学,是一种技艺。泡茶的方法有千百种。但要泡好一壶茶一定有个公式,一个最好的方法。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其中有一条是最省时、省力、最便捷的路,最适合您走的路。这条路就是我们茶艺学要寻找、探讨的目的。

  我常举例说“以茶道为圆心,茶艺为半径,画一个圆即茶文化。”圆心是生命的定位、是生命的立足点。有立足点才能决定方向,才能选择目标。有了方向、目标,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是人生之道。学茶艺的目的,为的是追求人生之道。圆心定位在此,半径愈长,画出的范围就愈大,茶文化的范围也越大。

  茶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艺,其中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故茶文化中有行为、有物态、有思想、有制度,必须是物质加精神才是完整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形上与形下以茶艺来贯穿,茶道与茶艺的总和才是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悠久,但因没有做科学的整理,用词不准确、规范不明确,所以不够有深度和高度,无法提升,也就不能形成茶道。中国人向来喜欢以茶会友,在品茶之余。谈天说道,意兴遄飞,人人自以为离“道”不远,但曲终人散后。则依然故我。似这般的清谈聊天,哪能把“道”聊出来?“道”可以自由地表达,但需要“悟”,没有悟的道未必是真道。道要传达给别人理解,一般庶民需要有工具、载体和过程。茶艺即是这个部分。

  学习茶艺是为了修习茶道。艺是助人进入道的工具、载体,是过程,同时艺也是道的形式、道的呈现。《庄子》中有“庖丁解牛”的故事,解牛的刀法是艺,但解牛于无形是道,运刀能如此神妙靠的是艺中有道。

  陆:现在的茶艺表演,表演者年纪很轻,应该没有太深的茶道修养,但他“艺”的表现非常完美。这中间的“道”和“艺”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范:艺的表现需要有道,才会有深度的美;而道的体会是需要悟。悟。是积累起来的。人的聪明智能是修行来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学习实践的功德来,累积得越多,聪明智慧就越高。年纪虽然轻,有悟性,聪明智慧高,表现出来的艺是有深度的美,自然就完美,因为它是有道的艺。

  范:茶文化发展已经几千年了,过去的人,或说古人,并没有把应用茶和对茶体会的哲学、思想,清楚地、系统地以科学的方法表达出来。思想的表达或表现是需要方法的训练和学习。现代人提出“茶艺”,是领悟到茶文化的核心,且能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能表现出来才能传承,才能普世接受。茶艺可以说是实践、务实的茶文化表现。针对事物用准确的语词来表达。这代表我们现代人的进步吧!

  范:基本上是等于“茶道”,是茶道具体的一面,也就是说要把茶道让人实践,务实地享受茶的生活。茶艺是茶道的具体实践。走向茶道的一步一步过程,就是“艺”,就是“茶艺”。茶道和茶艺,可以说是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语词的~种表达。但是,在表达一种事物时必须具体,表示一种技能、一种职业时。更应该具体清楚。“茶艺”是一种具体的生活应用,是一种技艺。可以拿来表演,让人欣赏的技艺。那就应该是“艺”了;“道”是无形无相的,怎么表演?所以“茶艺”这个名词才是较准确的,“茶艺师”的称呼才是较正确的。“茶艺师”这名词是我提出来的,是经官方认定的,这就是正统。如果说“茶道师”或“泡茶师”,那是不准确的。茶艺师还要懂得茶性,懂得与之相关艺术的运用;泡茶师只是泡茶,那是不够的。

  范:是相通而不相同的。茶艺的理论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只是一个开拓者,提出一个方向,可能要经过弟子、再传弟子的努力,才能有一个完整的学理、一个坚实的理论架构。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茶能彰显道时,道就寄托在茶中;当茶不能彰显道时,道又会寄托在别物中,或许寄托在咖啡为咖啡道,或许寄托在餐饮为餐饮道……而茶为何能彰显道,适合道寄托?因人类发现和应用茶已有数千年,经过数千年来前贤、大德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探讨研究应用茶,建设茶的技艺、礼法,使茶中有艺,而艺可入道。

  “茶艺”和“茶法”是相通而不相同的。“茶艺”、“茶法”、“茶道”,甚至于“茶技”,都有所不同。

  范: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学茶并不是学大道理,就是学习注意生活小节、注意细微的地方,果真如此,一生行事必定失误少,累积的成就自然就比较大,从茶艺的规矩中学习成就大事的能量。

  范:我认为依人类思想的发展进程来看,未来应该是要以人为本的。而以人为本的就是茶,茶人是社会上的君子,有一点使命感、有一点作为、有一点绅士风度,像一个人的样子。而人能成为一个人的特质,就是有个“礼”在,而礼就是规矩。喝茶有规矩,把规矩表现出来即“茶艺”。如果不提茶艺。喝茶用塑料杯、纸杯就好了。为什么大家会不满足于塑料杯、纸杯?

  英国著名的文学家汤姆士・德昆西说:“茶永远是最聪慧人的饮料”。我们茶人对建立社会规范这件事,是可以有贡献的。

  范:道家讲修道,非常讲究阴阳调和。现在中国人讲泡茶是“道”,近年来又流行起茶席设计,但却没有把道家的思想理论阴阳五行的元素考虑进去,那么茶中所谓的道就没有了根据。现在许多人讲茶道,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

  陆:范先生您能不受意识型态左右,客观、科学地评论观念性的东西,这是我很敬佩的。您的“道”是很自然地引导人改变。我们大陆现在也在改变,人们的观念逐渐往客观方面走。

  范: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国,也是饮茶人口最多的国家,茶是中国的国饮。要提升茶文化,才能离开庸俗、低俗、媚俗的风气,才能是有品味的人。

  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现象。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茶文化的热潮,茶及茶文化不再仅仅是农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同领域的学者也纷纷步入茶文化的研究领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也纷纷开设茶艺课程,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旅游管理等专业更是将茶艺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程开设。通过茶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人文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茶文化源远流长, 茶文化外延包含广泛。如茶的历史、茶叶知识、择器选水、茶席设计、茶类冲泡、饮茶风俗、茶与文学等。通过良好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茶文化中的美学功能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有积极引导作用。当前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多元的审美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美学意识。在纷繁的审美意识中,让大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审美态度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运用茶文化中传统的美学功能为大学生审美树立一个良好的标志,引导他们认同和接受传统文化审美,提高他们的审美层次。

  在茶文化中,强调茶的君子品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有相当裨益。通过对茶质朴的君子品性进行阐释,培养大学生自审和宽以待人的品质。以茶中的君子之道告诫大学生克服性格中的个人弱点,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将茶艺课程纳入高职教学系统,可以使学生了解保存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但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工业文明成为社会的主导,中华文化中的许多精华正在逐步消失。在学生中传播茶文化,可以使优秀的文化传统不至于在现代文明中丢失,这也是保证传统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的重要途径。

  由于茶艺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许多高职院校都将茶艺课程作为一些服务类专业的拓展课程。然而,由于高职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各校从教学大纲的设定到具体教学的实施可谓百花齐放,见仁见智。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构建独具特色的茶艺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1.以茶艺理论的学习为指导。一是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茶艺与茶道;二是从茶叶基础知识的学习入手对学生进行行茶礼仪、行茶技艺、常见茶类的冲泡技艺等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掌握茶席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技巧;四是让学生了解茶与健康的重要性,走进茶艺馆等茶企业,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以茶艺技能的培养为目标。茶艺课程要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掌握和运用如下茶艺技能:一是通过行茶礼仪的学习和训练,提高个人修养;二是运用行茶技艺、茶艺表演等技能展示个人的魅力,提升个人形象;三是通过具体茶席设计的展示和比赛,提高美学、文学等方面的修养;四是运用茶与健康的知识,提升自己健康生活的品位;五是在具体实践工作中运用行茶技艺、茶艺表演、茶席设计等技能,培养个人的线.以就业岗位的要求为导向。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是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根据专业的不同和修课方式的不同,选取适当的项目组成教学内容;二是借鉴《国家职业标准汇编》中对茶艺师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内容的构建上尽量向职业资格考评的要求靠拢,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便利;三是考虑茶艺的前瞻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的当今社会,我们培养的职业型人才应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茶艺课程内容的选取应与国际大势同步。

  目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适合不同专业的教材,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将高职茶艺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十个项目:项目1,茶文化概述;项目2,茶树与茶叶;项目3,茶叶的识别与审评;项目4,茶艺礼仪;项目5,基本行茶法;项目6,常见茶艺;项目7,择器论泉;项目8,茶席设计;项目9,茶与健康;项目10,走进茶艺馆。每项任务下分别设若干模块,具体学习任务设置在相应的模块之下。

  根据上述的课程体系,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对茶艺课程设置的影响,建议按一个学期72个课时的学时量来对高职院校酒店和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详见表1。

  高职学生进入茶艺课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目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的设置参差不齐的状态下,教育部门可考虑将其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统一纳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并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项教育指标,建议管理类专业(如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秘等)作为必修课开设,其他类型的专业可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开设。

  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培养学生茶艺素养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茶艺技能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训课让学生练出扎实的茶艺技能,使学生在获得相应理论知识以及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茶艺实践机会,争取茶艺馆、茶行等茶企业的支持,建立实训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走进茶企业,安排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到茶企业顶岗见习、实习;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茶企业兼职;通过举办茶艺表演赛、茶席设计大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茶艺技能的应用能力,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为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茶艺师(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樊丽丽.茶技茶艺与茶馆经营全攻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茶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发展痕迹展示,其并非人们所看到的简单的茶艺展示,而是融合了我国重要的精神内涵,将我国的精神内容通过看似简单的冲泡饮等动作展现出来。茶艺中所蕴含的精神是我国多年历史文明的凝结,是其精华的汇总,具有极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也正是因为茶艺所具有的特性,通过对其进行创编和践行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对茶艺从非文化遗产方面予以保护,才能够真正促进茶艺文化的再进步,才能够让茶艺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发扬光大。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当今的茶文化也汇集了不同地域的品茶习俗而独具韵味。每一种茶叶虽然都有其独特的产地,但是当茶叶被分散销往不同地域时,不同的饮茶者又使用不同的茶具进行茶叶的洗、冲和品的过程,因此,茶艺也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内涵,可以说包容了各类文化,集各地饮茶风俗于一身,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茶叶的冲泡工艺和品茶韵味。

  首先,茶文化代表着和谐,品茶时往往是多人端坐到一起进行较为平静的交谈,氛围以和为贵;其次,通常在待客时会为其冲泡茶水以示欢迎和尊敬,体现了茶文化中的“敬”;再次,茶叶在冲制时需要精心选择水源、茶具、泡法,并应当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品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特定的礼仪讲究,因此,茶文化的“精”无处不在;最后,人们通过品茶这一习俗和习惯,能够得到心灵的升华,最终实现身心愉悦的效果。

  茶文化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是古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因此,茶文化也具有极强的“尊古敬古”的韵味,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另外,当今社会很多商业人士在谈生意和商务交往时经常坐在一起品茶沟通,品茶也逐渐成为创造商务氛围的重要方式。

  茶艺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为重要。对于此,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对其予以保护,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正规化,并为保护工作提供相关的必要的政策支持,湖南、福建、安徽等省份也积极将本地的茶叶申请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并成功进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的记录中。非文化遗产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众多,比如舞蹈、民俗、音乐、医药、戏剧、美术、杂技等等,而与我国茶艺相关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主要是指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冲泡工艺和茶点制作工艺等。这些传统技艺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被继承和发扬,相关的技艺种类多种多样,在丰厚的茶叶制作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迄今为止,已经有16个与传统技艺相关的项目入选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与音乐看似不相关的两个方面,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的登记来看,我国与茶艺相关的传统音乐类遗产项目仅有两个,一项是福州市的茶亭十番音乐,另外一项是湖南省辰溪县的茶山号子,这两种茶文化音乐都十分有名,且被现代歌手进行了创新演绎。

  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戏剧类收录的与茶文化相关的项目也比较少,仅为三项,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的桂南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的赣南采茶戏以及湖北省阳新县阳新采茶戏。这些戏曲也被戏曲艺术家改编演绎变换了多种形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众所周知,有些茶叶是可以入药的,因此,在我国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们发现,福建省晋江市的灵源万应茶与福建省永定县的永定万应茶被收录到了中医养生这一子名录下。中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茶在医疗保健中也被得到了相关的应用。

  与茶文化相关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有民俗类,在该类别下,广东省潮州市的潮州工夫茶艺和庙会项目中的浙江省磐安县的赶茶场这两个项目。

  高校茶艺的创编和实践可以结合名茶的地理标志来进行,将茶中的原产地的气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文化、风土人情等特征融入到茶艺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茶艺的观看和学习,感受到茶艺所具有的内涵和力量,能够为茶艺的开展添加新的内容。同时,对于茶艺的教学工作开展尤其要结合其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特点而进行,探究其中的“独树一帜”特点,一方面能够对茶艺教学的开展添加更为独特的保护,做好相应的优化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其后续的研究提供强大的支撑。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茶艺,要想真正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则需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提升,让学生能够从基本的茶艺学习过程中,融入到系统的、深入的学习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我国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相关信息纳入到系统教学之中,尤其对于明确收录的本地区与茶文化相关的项目进行重点教学,另一方面则可以积极挖掘茶工艺、茶文化相关的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与茶叶相关的古方医药以及与茶文化相融的地区民俗文化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和精髓,充分对茶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研究,让茶艺的学习更加具有内涵,通过具有内涵的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会被极大地调动,学习的效果更好。

  对于茶艺所进行的各种保护和传承,一方面需要院校进行积极教学系统建设,从教育方面进行体制的完善,构建相应的茶艺传承方式。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社会力量进行专业的保护,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茶艺的本质,能够切实加入到茶艺的保护过程中来。我国对于茶艺此非文化物质文化遗产所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索授予的标志产品、标志工艺所进行的法律规定,这就让社会对于其保护的力度不够,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首先,院校需要建立与相关行业的联系,此行业最好是茶艺行业的龙头行业,为学生的实践和培训提供强大的根据地。学生在此范围内,一方面可以学习到重要的茶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亲身参与到茶艺的活动之中,切身感受茶艺之中所蕴含的各种丰富知识和内涵,培养学生对茶艺进行保护的意识。其次,院校还需要与法律相关专业的行业进行关联,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对于茶艺保护的法律政策,让学生能够从法律意识上对其保护予以提升,探究更好地法律保护措施,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茶艺法律保护意识。第三,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就我国当前的茶艺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我国当前对茶艺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探究保护茶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的限制,将眼光放置到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从而达到提升自我能力,优化茶艺保护,为更好地进行茶艺事业而更加奋进。社会与院校的结合还需要社会中行业和企业的努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重大推动力量的展现,让相关行业能够自动自发地与院校进行通力合作,以此为契机,也能够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发展和建设。

  任何教学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教材的依托,通过教材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加系统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整体性更强。因此,对于茶艺的高校教学来说同样需要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一方面注重其内容的综合性、全面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首先,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好茶艺教学的教研工作,通过集体教研以及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寻找最好的教学路径。再教研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提升自我的内在修养,拓展相应的实践性,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提高,深化对教学的认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只有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其次,教材中所囊括的内容应当尽量全面,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能够辐射到相关领域的深刻认知,让学生可以探索到更加深刻的内容。比如,教材中可以融合茶的起源、茶艺的形式、国外对于茶艺的认识,我们相邻国家对于茶艺的传承等等内容,既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对茶艺的学习兴趣,也具有知识性,让学生的知识更加渊博,学习的领域得到拓展。第三,茶艺教材内容可以与相关的科目进行连接,从而让学生对于茶艺的内涵产生新的认识。比如,茶艺教材可以与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看到茶中的品德,也让学生能够在品德学习过程中融入茶的清香,让学生对茶和品德都产生新的认识。

  茶艺的发展历史悠久,并在新时代中获得了新的进步。相关人员更加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发展,通过院校参与的方式对其进行人才的培养,让茶艺获得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让人们因为茶艺的发展而更加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力争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通过茶艺认识中国,通过茶艺爱上中国,通过茶艺感受到中国的力量。

  [1]任艳艳,单军,姜含春.文化生态视域下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黄山毛峰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300-305.

  [2]郭晓红.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看茶文化的传承发展[J].福建茶叶,2016,04:281-282.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茶、饮用茶最早的地区,同时随着人们饮茶理念的不断成熟完善,也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茶文化内容。对于成熟的茶文化的内涵来说,其中不仅具有丰富的茶文化物质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茶文化精神理念。特别是随着人们饮茶习惯不断完善、成熟,到专门的饮茶空间内品味茶,感知茶文化,不仅符合人们饮茶需求,同时也是饮茶文化成熟发展的客观表现。随着当前艺术设计理念不断成熟,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水平都实现了实质性提升和全面发展,因此对于现代茶饮空间来说,优化其艺术设计思路极为必要。

  茶饮空间是人们专门饮茶的场所。该场所并不是一件新事物,从人们饮茶习惯不断成熟开始,茶室、茶楼等专门饮茶的环境就已经成为人们饮茶的聚集地。人们在参与饮茶活动时,不仅可以品茶,同时也会和朋友进行聊天,因此茶饮空间不仅是一种饮茶场所,同时也是人们文化交流,增进情感的重要场所。之所以要对茶饮空间进行艺术设计活动,主要基于茶饮空间是一种独立的公共区域,无论是其饮茶需求,还是交谈会客,都有自身属性要求。设计工作开展的价值和目的是服务整个空间作用的发挥,可以说艺术设计活动是实现茶饮空间功能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当前人们饮茶需求不断成熟,加上社会化活动不断完善,当前在茶饮空间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其艺术设计活动的全面开展。通过开展艺术设计活动,能够充分弥补茶饮空间的功能相对不足问题,同时也提升人们饮茶活动的品质和内涵。对于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来说,其更大价值在于通过对室内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从而实现茶饮空间设计与人们饮茶需求的体系化融合。随着人们饮茶需求不断成熟,加上人们对茶文化内涵日益推崇,在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价值已经不是简单的室内设计活动,而是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的综合性活动。结合当前设计活动开展状况以及人们的具体认知,我们在进行茶室、茶楼等茶饮空间设计活动时,要认识到该空间作为专业饮茶场所,因此其艺术设计,不仅要融入饮茶习惯及特性,同时还要对与茶相关的文化艺术及设计理念进行全面融入。在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主要要素和切入点是与茶相关的各种艺术元素,所以我们想要展现茶饮空间艺术的“美”,就需要让茶客在饮茶的同时,品味到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比如将舞蹈艺术、音乐艺术和历史文化资源等一系列内容融入到茶室设计活动中,让茶客在感知和品味茶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当然,必须认识到我国传统茶文化中不仅包含了与茶相关的物质元素和文化艺术元素,同时其中也融入了深层次精神理念和价值内容,尤其是其中融入了广泛的礼仪价值规范和道德理念,所以想要实现现代茶饮空间艺术设计目标,不仅需要注重其艺术元素的融入,同时也要将茶文化体系中的礼仪、价值观等多样元素融入其中,通过营造极具人文情怀的茶室环境,从而实现传统茶文化的全面继承。此外,还应该认识到随着当前多元文化理念融合不加快,如今在进行茶饮空间设计活动时,要充分注重将各种时代设计艺术和理念融入其中。

  实际上,艺术设计是文化内涵成熟发展的客观表现。随着人们经营理念不断成熟,如今人们所接触的事物更加丰富,这就对人们开展设计活动提出了客观要求。当然,随着艺术设计软件和工具发展不断完善,如今人们对艺术设计活动的认知也有了全新突破。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融入新技术,融入时代元素,创新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人们开展现代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的必然要求。结合人们消费理念的全新变化,当前在开展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时,需要做到:首先,整个艺术设计活动需要融入文化元素和内涵。当前随着人们消费理念不断成熟,人们消费需求也不断完善,人们的消费关注点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相对于以往的价格和外在消费追求,如今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消费内涵的融入,也就是说,在人们看来其消费态度和理念更加成熟,多数人期待自身消费的内容更具有文化底蕴和内涵。对于现代茶饮空间来说,其不同于其他公共场合,人们更加在意该空间的文化属性,可以说茶文化理念就是现代茶饮空间的文化基础。因此,当前在进行茶饮空间艺术设计工作时,就必须充分注重茶文化的体系化融入,通过整个茶饮空间的文化诠释,从而满足人们的全面需求。其次,茶饮空间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现念和时代元素的全面融入。随着人们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当前人们对整个设计活动的期待值更高,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元素,人们的标准和期待都有了更高期待。因此,在开展茶饮空间的艺术设计过程时,需要将各种时代设计理念和设计艺术全面融入其中。通过赋予茶饮空间设计活动的全面性和时代性,从而实现茶饮空间的设计需要。最后,当前整个消费市场已经从以往的商家视角转向消费者视角,也就是说整个市场上的经营活动,更多主动权在于消费者,因此整个设计活动是否符合设计需要,其决定权和评判权完全在于消费者。因此在开展现代茶饮空间的艺术设计活动时,必须将消费者消费理念与需求体系化融入其中,通过相互融合,从而优化茶饮空间的设计活动,进而使其整体满足消费者的客观需要。茶室空间的艺术设计活动,其给与消费者的更多是一种视觉感,因此在开展设计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如今消费者在参与饮茶过程中,不仅有饮茶这一养生需求,同时部分饮茶者也将茶饮空间看做自身交流、聚会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进行空间布局设计时,还要隔断出相关独立的饮茶区域,供人们交流聚会。当然,在茶饮空间整体风格设计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增加和融入茶文化元素,丰富茶饮空间的意境和内涵。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加上人们健康养生、绿色生态消费理念更加完善,如今茶饮空间的功能属性进一步明显。当前人们在参与茶饮空间进行消费活动时,不仅充分期待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和融入的茶文化理念,同时也期待其整体设计及风格内涵更具有现代元素。可以说,在传统文化发展日益复苏的今天,如何实现传统茶文化与现念体系化融入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中,就极其值得思考。首先,要充分结合消费者的心理情感和价值内涵,完善茶室设计思路和氛围营造。对茶饮空间进行设计时,主要是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有效装饰,通过对建筑内部各个空间进行有效搭配和合理设置,从而优化整个茶室空间和布局。随着当前消费者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提升,如今在进行茶室设计时,必须充分采纳和结合消费者的客观需求,通过融入消费者的设计期待,从而确保茶室设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其次,要充分注重将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和艺术细节融入整个饮茶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度和认知度进一步提升,因此在进行饮茶空间设计过程中,必须对人们的文化情感和价值理念进行体系化挖掘和系统化融入,特别是要对传统文化内的价值理念和各种行为规范,进行有效认知,同时将其与整个设计活动相结合。在饮茶空间艺术设计时,我们应该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茶文化所追求和倡导的就是天人合一。因此通过融入这一文化内涵,不仅与其功能属性相匹配,同时也是当前对传统茶文化全面继承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此外,在进行饮茶空间艺术设计活动时,应该避免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存在普遍问题,就是缺乏融合性,随着中外文化融合进程不断推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方设计理念和内涵有着更高追求,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活动时,基本都只会选择西方设计理念,但是客观的讲,茶饮空间作为饮茶的专门场所,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融入传统设计理念。但同样,还要从全面视角看到饮茶空间艺术设计活动,也要将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其相融合。最后,在进行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时,还应该充分注重对设计细节的融入。客观的讲,整个茶饮空间设计是一项体系化的活动,无论设计内涵,还是各个设计细节,都对整体设计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要将确保设计品质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要将各种元素延伸融入其中,比如水墨画、小品景观、古典音乐等各种内容元素融入到整个茶室空间的设计过程中。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绿色消费日益重视,饮茶这一健康消费需求就被更多人所认知,因此饮茶活动日益广泛,日益完善。人们在参与饮茶活动时,选择专业的饮茶环境和空间极为必要,尤其是在人们饮茶理念日益成熟背景下,到茶室中去品茶,不仅更符合人们消费要求,同时也是饮茶品质化提升的客观展现。而当前另一个全新特点就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品茶的客观环境也有着极高要求。因此,在进行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将传统文化与时念以及消费者的具体需求相融合,从而发挥茶饮空间的功能属性和价值要求。

  [2]王小乐.现代茶饮空间设计研究———成都顺兴老茶馆设计浅析[J].城市地理,2014,(03):55-59.

  茶道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并且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相当多的鲜明特点。在日本的茶道当中,生活与哲学以及相当多的内容是分不开的,而茶道又是完整地体现了这些内容,能够把人们从最为平凡的世界当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美学境界,并且对于大多数的日本人而言,茶道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美,它不仅仅是生活当中的一种文化,还是文化中生活的一种体现,能够对人们的精神境界发挥出最为直接的功能。在实际的文化艺术方面,茶道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仅包括了基础的诗词、绘画、建筑、书法,还包括了深层次的工艺美术,这是一种意境上的动态美感,其赋予了茶道相当多的独特韵味,使得茶道能够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可。并且茶道在实际的文化艺术形式当中,所形成的表现形式是十分直接的,包含着多种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尤其在工艺美术的彰显上,有着自身独特的风采。在日本的茶道当中,对于茶道的境界美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人们要有较高的欣赏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品茶爱好,否则,很难感悟其中的美感,因而日本的茶道又是一种庄严的形式风格。但是不得不说,日本的茶道文化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比如在喝茶时候的环境必然是静美的,而环境是清美的,风景则是幽美的。

  工艺美术本身是以工艺为原型的,而且是在工艺当中体现出一定的美术特色,给予人们独特的美感,但是在实际的日本茶道文化当中,却过多的包含了这种艺术特色。日本茶道文化当中的工艺美术,具有相当多的鲜明色彩,首先其体现在风景的幽美上。由于对茶道的美感体现需求,日本民众很多会选择将品茶的地方放置在一个幽美的环境下,以此来衬托茶的味道之美,而它本身也是工艺美术当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其次是清美的居室。在日本,进行品茶的时候,通常都比较静,并且室内的环境也比较优越,给人一种品茶的神圣感觉,不由得一切外物来打扰,担心可能破坏了茶道的整体美感。接着是纯美精致的品茶器具,由于实际的日本茶道具有最为切实的需要,因而在实际的工艺美术彰显当中,必然要选择一些精美的品茶道具,而这些道具的存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茶的整体美感。最后是品茶的寓意,与工艺美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所体现出来的韵味相当多,而且异常的唯美。

  在日本茶道文化当中的工艺美术表现,首先体现在景色的幽美上。但是在实际的理解当中,人们却将幽美误当成了优美,虽然两者都可以形容环境的美丽,但是,放在这里去形容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却应当是幽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的茶道文化所包含的工艺美术是一种工艺的美,而工艺所形成的环境,如果用优美来形容,仅仅来说明环境的一般美丽,但是幽美却可以实实在在的体现工艺的过人之处,将工艺与美术完全地结合,形成了不一样的景色美感。在日本的茶道文化中,人们习惯于处于较为幽美的环境下进行品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传统的日本文化思想中,品茶属于十分庄重的生活艺术,需要用心去对待,因而选择品茶的环境便成为他们的头等大事,并且在很多我们熟知的日本品茶环境当中,都处于十分静然的一个环境,不会有其他人进行打扰,并且在场的所有人都会表露出崇高的敬意。

  在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彰显,室清应当属于人们最容易理解的内容之一,即保持品茶室的整洁和安静。通常而言,在开展品茶的时候,日本人会选择与来访的客人进行单独的品茶,而将其他的下人支开,以保持居室的清净。并且每一次来到品茶室,都可以发现环境相当的整洁,并且几乎没有人来过的痕迹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每次品茶结束或者品茶前,都会对品茶室进行一定的打扫。而这里的工艺美术主要体现在品茶室的装潢都进行了一定的工艺改善,使它的外观和内在保持同步,进而实现唯美的品茶环境。

  如果经常涉及一些日本的电视节目,可以发现其中进行品茶的时候,所选择的品茶器具都十分的优美,并且对这些器具进行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每一处的品茶器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所有的品茶场景都涉及一定的优美器具,而这本身也属于对茶文化的一种尊重。在日本人的基础修养当中,品茶的器具一定要保持较高的艺术感,并且能够给人一种品茶的优越感,否则会使得整个品茶过程严重的失去意义。在品茶的时候,日本人所选择的器具都是一些十分精美的器具,而这些器具也仅仅被当做饮茶的器具,并没有其他的作用。同时,由于品茶的时候,有了这些美丽的茶具,会给品茶的整个过程赋予一种特殊的色彩,甚至会带来很大一部分和谐。

  不得不说,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彰显最多的就是品茶的意味,工艺在于纯良唯美,而品茶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纯的过程,需要经过逐步的淬炼,进而形成最终的艺术。品茶在日本的文化当中,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的存在,它对于人们的诸多艺术宣传,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其具有相当唯美的煮茶、泡茶、饮茶过程,而每一个过程当中都有着需要注意的点儿,而这与工艺的形成不谋而合,都由于工序上存在着相当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因而在实际的品茶过程当中需要尤其注意,给予品茶实质的美感。而且品茶品的除了茶以外,更多的是一种意境,一种唯美的意境,需要人在品茶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体会。日本民众在品完茶之后,都会进行沉思,将茶的味道进行深层次的融化以后,才会对茶进行一定的赞美,并且这种赞美往往都是由心而发,能够带领品茶的双方进入较高的品茶意境,而不会单纯地停留在品茶的表面形式当中。

  当前茶艺与饮茶一样,成为人们重要的关注点。当前各种茶艺表演已经发展成为人们对传统茶文化内涵有效认知的重要途径。而茶艺表演的成熟发展,客观上也表明了我国茶文化的成熟发展。而在茶艺表演开展过程中,其背景音乐的选择对整个艺术表演观赏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钢琴曲作为现代西方的重要艺术形式,其能否承担其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要求,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探索。

  茶艺表演是从茶艺活动中不断成熟发展起来的,其通过形象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等一系列方式展现各种茶叶的冲泡过程,可以说茶艺表演的丰富观赏性及其完善的表演氛围和环境,都使得观赏者在观赏过程中,充分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和情感,因此可以说,茶艺表演是整个茶文化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整个茶艺表演内容进行体系化分析,可以看到其中主要包含三类表演形式:一是民俗茶艺表演形式,通过对民风、民俗和社会化饮茶习惯进行加工改造,从而艺术化展现饮茶过程中的技巧。该类茶艺表演的核心在于反映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第二类则是仿古茶艺表演活动,通过对相关历史材料进行有效挖掘和加工,结合艺术化改造,通过有效反映历史内容,从而让观赏者感受其整体表演过程中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内涵。第三种茶艺表演则是通过对特点文化内容进行艺术提炼和加工,通过选择茶艺作为展现载体来阐述茶文化内涵的茶艺表演形式。对于茶艺表演来说,其有着一系列条件要求,比如场地环境、服装道具、背景音乐等等。其场地环境在选择和布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观赏者的观赏要求,环境整体要干净且无嘈杂,通过在表演环境内融入相关艺术元素,从而使得观赏者在观赏表演的同时,感受到整个茶艺表演中所具备的内涵。而茶艺表演过程中使用的服装更是款式多样,类型丰富,整体服饰只要符合表演要求的服饰整体大方得体、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即可。而对整个茶艺表演活动来说,其使用的背景音乐有着重要影响和价值,良好的背景音乐能够有效升华人们对茶艺表演的了解和认知。而其背景音乐在选择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到:选择的音乐从内容到类型与整个茶艺表演活动相一致、相匹配,通过选择恰当合适的音乐内容,从而帮助人们全面认知整体茶艺表演。客观的说,相对于动作和表情表演来说,音乐更具有感染力,尤其是背景音乐与整个表演活动相结合,势必能够提升表演效果,帮助人们更好理解整个茶艺表演中所包含的具体内涵。

  钢琴曲指的使用通过使用钢琴进行弹奏的乐曲,当然有的时候,钢琴曲也会与其他乐器相结合进行演奏。钢琴演奏艺术,出现与欧洲,而经过几百年发展,整个钢琴曲演奏艺术也实现了全面发展。根据研究,通过倾听钢琴曲,能够帮助聆听者有效提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习、聆听钢琴曲的过程中,也会让人们思考过程更加清晰完善,同时适当倾听钢琴曲也能有效释放聆听者的压力,使其整体精神得到有效放松。通过对钢琴曲及钢琴演奏艺术进行深入了解,不难发现其中融入了丰富的人文理念,可以说在整个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极富人文情怀的艺术作品,很多经典的钢琴曲之所以能够传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创作背景源于具体的事例或者情感认知,也就是说钢琴艺术有一定真实性和生活化元素,正是其中融入了丰富的生活元素特点,从而使得该艺术形式有着重要生命力和价值。通过对钢琴艺术进行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真实了解西方文化。钢琴演奏不仅是一种音乐,一种艺术,同时更是具有自身独立风格、融入完善情感内涵的艺术,因此在演奏钢琴时,具有场合上的要求,可以说不同场合,其可以演奏的钢琴曲风格也有着不一样的展现,如果使用场合不恰当,那么不仅很难实现其理想效果,同时还会造成相应误会和麻烦。钢琴曲艺术分类极为多样,且整体内容呈现出体系化特点,不同钢琴曲中所诠释和展现的情感理念是不一样的,因此想要体系化应用钢琴艺术,就必须理清钢琴曲艺术分类,选择合适的钢琴曲目。随着当前文化交流逐渐发展成为新常态,如今我们在应用钢琴艺术时,不仅要感知整个钢琴音乐艺术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同时也需要选择与其相匹配的艺术风格。客观上讲,茶曲与钢琴音乐艺术都是情感内涵的诠释和表达,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使用钢琴曲作为茶曲表演的背景音乐。

  随着当前人们对茶艺表演观赏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今优化茶艺表演内容,丰富茶艺表演素材,就成为整个茶艺表演活动的时展要求。对于茶艺表演来说,其背景音乐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不仅能加深人们的认知和了解,同时也能升华发展整个茶艺表演的艺术品质和内涵。使用钢琴曲充当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是可行的,主要基于:首先,两种艺术都产生与社会生活和大众文化,而且两种艺术都是在经历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体系化文化内涵,两种艺术都融入了深厚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特征,正是钢琴曲和茶艺表演背景音乐都需要丰富社会气息和生活化内涵,才使得两种艺术可以予以融合利用。使用钢琴艺术作为茶艺背景音乐过程中,钢琴艺术的丰富类型和多样内容,使我们可以合理完善应用这一艺术形式。比如想要展现茶艺表演的优雅时,可以选择温婉的钢琴曲作为茶艺表演背景音乐。其次,钢琴曲充当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正是当前茶艺表演艺术提升自身品质内涵的重要要求。随着当前人们对茶艺表演观赏要求逐渐提升,作为其重要内容和核心的背景音乐也在面临提升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对于传统的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来说,钢琴曲不仅内涵丰富,同时其整体演奏效果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对于当前茶艺表演活动来说,目前正处于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特别是整个表演活动的内涵与关联元素需要丰富发展。而使用钢琴曲作为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势必能够满足现代艺术不断发展背景下,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最后,正是因为钢琴曲和茶艺表演都需要充分展现和诠释两种艺术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情感内涵,而钢琴曲从内容到形成背景,恰恰都是对相应情感内涵的有效诠释和表达。钢琴曲在演奏过程中,其给予听众的直观感受就是行云流水,气势磅礴,其通过音符和旋律所展现出来的情感内涵,更符合人们对艺术的要求和渴望。因此,可以使用钢琴曲作为茶艺表演过程中所使用的背景音乐,这也符合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艺术体系化融入和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

  从唐朝开始,饮茶就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化大众的生活习惯之一。这就使得产茶、制茶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不断提升,而在产茶、制茶等茶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茶艺表演活动,通过对茶艺表演活动的形式及内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包含了我国丰富的茶文化内涵,集中反映了人们在饮茶、品茶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茶艺表演通过以技巧的形式,提升了饮茶过程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可以说经过几十年的成熟发展,茶艺表演已经成为介绍和推广茶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同时其表演形式也更加成熟,不仅备受人们关注,同时随着人们饮茶活动的成熟发展,茶艺表演的市场关注度更高。但是在茶艺表演过程中,其亟待创新和发展。结合钢琴曲的特点内涵,可以尝试将钢琴曲融入和应用到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但是将钢琴曲充当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时,不能死板硬套,要确保两者艺术形式能够体系化融合,从而实现“1+12”的演奏效果。因此在使用钢琴曲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做到:一方面,要确保选择使用的钢琴曲风格及类型符合茶艺表演的客观需要。钢琴曲类型多样,且内容丰富,想要实现两者有效结合,就得确保使用的曲目风格与茶艺表演的类型特点相一致。此外,还必须充分注意,在选择钢琴曲作为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时,确保茶艺表演风格与钢琴曲的风格类型相一致,也就是说应用钢琴曲的基础是风格类型上的一致性和匹配性。最后,使用钢琴曲作为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时,还需要注重茶艺表演者对演奏的钢琴曲有一定了解和认知。茶艺表演者只有熟悉钢琴曲的风格类型、特点内容、旋律节奏等等,才能确保自身表演与整个曲目相协调,当然熟悉钢琴曲,也是将背景音乐与茶艺表演有效结合的客观要求。

  对于茶艺表演来说,其在对外表演过程中,也要融入适合国外表演的艺术元素,通过不断融入,从而符合国际传播要求。钢琴曲是一种西方艺术,通过借助钢琴弹奏各种旋律优美的曲目,钢琴曲弹奏有着自身极强的优势,无论是其渲染的感情,还是整个演奏过程中所具备的内涵和影响力,都是当代不可多得的艺术资源。通过对两种艺术特点进行全面剖析和认知,不难发现其从内涵到情感表达都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使用钢琴曲作为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当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内容上的一致性和风格上的匹配性。

  童启庆现场要为我们表演一套“九曲红梅”茶艺,就在她从幕后整装出现在我们面前时,真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很难想象一位74岁的老太太浓妆淡抹,低眉浅笑。尤其是那抹鲜艳的口红,那般正红也许是年轻人都不敢尝试的颜色,但是我们觉得刚好很自然地映衬上茶席边的那株红梅。

  在童启庆如水般流畅的茶艺表演背后,也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时期。她告诉我们,最初她爱上茶艺茶道,开始创作一些套路在舞台上表演,虽然收获了不少认同的掌声。更多人对此表示不解,作为一名教授,她应该时刻站在讲台上。而不是在舞台上做着花里胡哨的表演。讲到这里,童启庆并没有表现出忧郁的情绪,反而很自豪地说:“其实,他们不了解,国外的很多茶艺师年龄都比较大,因为姜还是老的辣嘛!”

  也对,如果没有经历过岁月的积淀和生活的磨砺,也不能完整而优美地诠释着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茶艺表演的创作没有得到太多的帮助和支持,童启庆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购买表演道具,自己慢慢摸索着,然后又毫无保留地把这些表演免费传授给学生。她说了一句话让我们都深有感触:“做人啊。该使劲的时候就应该使劲。”这是深刻而有力的人生哲理,这位老太太用自己的一生在实践着。

  童启庆编著过《习茶》、《生活茶艺》、《影像中国茶道》等著作,她对茶文化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很好理解,包括茶的自然科学方面,理论学科有制茶、种植栽培等;狭义的茶文化则偏重茶对精神社会的影响。”

  看着我们一脸疑问,童启庆巧妙地用一个例子为我们解释了狭义的茶文化。“茶艺表演的过程把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用最浅显轻松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一种狭义的茶文化。”回味着刚才童老师的茶艺表演,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有精心的设计,特别是她把滤出的茶汤重新倒回紫砂壶里再分到茶杯中,这一番反复还有说法。因为古人泡茶没有用到茶海。茶汤直接倒在杯中,能让第一道的茶香留在杯底。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要把茶汤均匀地分到每盏茶杯中,在没有茶海测量茶汤多少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两次分茶。

  童启庆说,茶文化在广义与狭义上的结合,便要求一个人既是茶文化研究的专家,又能泡一手的好茶。童启庆老师从茶叶的种植栽培到爱上茶艺表演,她的这一生或许也是茶文化在广义和狭义上的结合。

  童启庆到过日本,听人说:日本有茶道,中国没有茶道。她不服气,中国一直是有茶道的,只是没有得到完整的传承。过去,日本的妇女都在家里学习茶艺,招待客人;在中国,到了现代社会,不论男女都不能像古人一样写诗作画喝酒,逍遥自在地生活,要保证有生活的来源就必须外出工作。,日本的茶道是代代相传,没有中断,并形成流派:在中国,子女并非要继承父辈的事业,也许茶道的传递过了三两代人就中断了。

  童启庆原本到日本去是要和当地人进行茶叶自然科学的交流,对方对童老师的茶艺表演到日本交流早有耳闻,便提议让童老师在会议上表演茶艺,童老师也不推辞,大方接受对方的邀请。这一次的表演特别出色,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好评,也为中华茶艺茶道狠狠挣了一回面子。童启庆老师很自豪地说:“这几年,日本反过来向我们学习茶艺表演。”

  按照童启庆的理解,茶道不是单一的艺术,而是综合的艺术,通过插花、器皿、音乐、背景等元素的艺术搭配。把一套茶艺中所传递出的主题内容和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她说,茶馆是最好的传播茶文化的窗口,因为茶文化要在民间扎根才有生命力。

  学校的茶艺课,面向二年到四年级的学生开设,每星期上两节课。上茶艺课的学生年龄段8~10岁,正是充满童真和好奇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因而,教学时,我从少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兴趣诱导为主,以直观讲解为法,让孩子在“玩”中学,以“玩”唤醒兴趣。如: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安溪铁观音来由的两种传说,然后让他们复述;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孩子们了解铁观音的采制技术,以增强对茶叶的了解;观赏视频中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唱茶歌、跳茶舞、吟茶诗、对茶联,丰富孩子的茶文化知识;通过角色扮演,泡茶、请茶、喝茶,模拟家中来客情景;配合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让家长也参与到茶艺活动中来……这样把“教”与“玩”结合起来,以此来丰富茶艺教学形式和茶艺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学生学得愉快满足,教师也教得轻松自然。

  人天生就有好胜之心,小学生尤其是这样。教师如果善于运用小学生争强好胜之心,通过合理比赛竞争,适当的奖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茶艺教学中,我就引进了竞争机制,把茶艺学习过程设置成各种各样的竞赛过程,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造出更加良好的学习气氛。如:“展示茶具”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对茶具较熟悉,因而我让学生比赛看谁认识的茶具多,谁能用更多的手势拿茶具,并讨论哪一种手势更美观,评出“最美手势奖”,然后让该同学来教大家做动作。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得奖的同学更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茶艺。

  茶艺有“六美”,即“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境之美”“艺之美”。教学中,我坚持因势利导,注重让学生体会茶人的气定神闲Z6尊龙凯时、温文尔雅、超凡脱俗之美;鉴别茶叶的色、香、味、形、名之美;感受泡茶用水的清、轻、甘、冽、活之美;欣赏泡茶器皿的赏心悦目之美;体验茶境的清幽、寂静、高雅、闲适之美;意会茶艺程序丰富的文化内涵之美,泡茶动作的自然流畅圆融之美……在体验茶艺之美的过程中,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情感受到熏陶,艺术修养得到提高。

  少儿茶艺是一种将行茶礼仪和技能相结合的活动,它的程序比一般的茶艺要简单一些,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演绎茶艺之美,弘扬茶文化。因此,在少儿茶艺的编排上,我把安溪16道茶艺简化为8道程序,即:洗杯——白鹤沐浴;落茶——乌龙入宫;冲茶——高山流水;刮沫——春风拂面;斟茶——关公巡城;点茶——韩信点兵;看茶——赏色闻香;品茶——品啜甘露。在技能的要求上,提出少儿茶艺并不在于表演时刻意的动作,而在于冲泡的过程中遵循茶的自然属性,用技艺充分发挥茶香气,还原茶汤的甘甜。动作并不必一板一眼,自然流畅便好。在具体训练中,做到素质训练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素质训练包括形体训练(要求小茶人表演时站要直、坐要端、走要正、眼神要灵动)、礼仪训练(姿态要大方,风度要美好,礼节要得体)、茶艺知识训练(学习一定的茶艺专业知识,增加自身的文化积淀)。技能训练,主要是茶叶泡饮技巧训练。训练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先为学生做演示,再让学生练习。学生不是简单地模仿教师动作,而是在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和要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从而进一步表现出中国茶艺的神韵,充分体现出茶艺是一门文化、一门艺术、一门美学。

  茶艺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因而,在少儿茶艺教育中,要以茶艺礼仪作为切入点,要让孩子们懂得“续茶时先人后己”的谦让之礼,“敬茶尊长者”的长幼有序之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自我修养之境等。这样以茶艺礼仪作为切入点,让孩子逐步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周遭事物,诠释了“以礼敬人、以礼敬己、以礼敬器、以礼敬水、以礼敬茶”的处世之道。

  茶圣陆羽在1000多年就曾说过:“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的本性,清淡平和,清俭质朴,最适合那些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精行”,即茶人应该严格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事,不逾矩;“俭德”则是茶人应该恪守传统道德精神,不懈怠。“精行俭德”这4个字很精辟地概括出了茶与做人的关系,即学茶,要先学会做人,以心平气和的态度,与人为善。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即蒙学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小学茶艺,学的不仅仅是茶艺,更在于引导学生从学习茶艺中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才是开展少儿茶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